古代留学生指的是在母国以外进行留学的学生。在中国历史上,留学生一词特指隋唐时期日本学生在中国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通常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在使团回国后,有些学生选择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留下的学生就被称为“留学生”。遣唐使是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一种外交使节制度,从第二次派遣唐使开始,日本政府除了派遣使节外,还同时派遣了“留学生”和“还学生”。其中,“留学生”指的是留在唐朝学习的学生,而“还学生”则是在遣唐使回国时一同返回日本的学生。
留学生在唐朝受到了较好的待遇,甚至有些留学生的用膳地方和待遇堪比当时的一些官员。在唐朝太学中,有记载显示有八千名学生,其中不乏来自新罗(今朝鲜)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唐朝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很多人学成后回国效力,对各自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