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根据容闳的建议,派遣了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学习15年,涵盖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内容包括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等。
官派留学计划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政府因洋务运动及新政的需要,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
19世纪末,清政府还派遣了少量的使馆学生,如189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的驻英法俄德美五国公使每届任期内可常留学生两名,共十名。
20世纪初,清政府朝廷及各省地方发起官费选员留欧的新高潮,选送机关包括学部、商部、邮传部、陆军部和京师译学馆等处,选送人数不一,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上百人。
留学生中包括自费和官费两种类型,自费留学如王韬、伍廷芳等人,官费留学则由清政府资助。
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工业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人物。
这些留学计划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