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和缺乏自信:
留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担心说错话或被母语为英语的人取笑而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这种心理障碍导致他们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与中国人交往,从而减少了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流的机会。
小圈子文化:
由于专业里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留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与本地人交流。课上讨论和课后小组作业常常使用中文,甚至教授也学会了普通话。这种环境使得留学生缺乏使用英语的实际场景。
口音和方言的多样性:
留学生可能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口音和方言各异,这可能使得交流变得困难。例如,印度人的口音、香港人的平卷舌、新加坡人的重音、日本人的R/L和V/B不分等,这些都会增加沟通的难度。
日常交流简化:
在日常交流中,留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基础单词和短语,而不愿意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或高端词汇。这种简化的交流方式虽然可以确保对方理解,但却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留学生在交流中遇到困难。例如,不同国家的人可能看同样的动画片和电视剧,但没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这使得他们在理解笑话和其他文化细节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缺乏语言实践:
由于上述原因,留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英语,导致他们的语言能力逐渐退化。没有持续的练习和语言暴露,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建议
勇敢开口:
克服害羞和担忧,尽量多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流。可以通过参加语言交换活动、加入英语俱乐部或与外国同学交朋友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不要害怕在课堂上发言,即使一开始可能会有些紧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口语能力,还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
通过看英文电影、电视剧、听英文广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熟悉不同的口音和表达方式。
建立语言实践环境:
尽量多与外国人交流,可以寻找语言交换伙伴或参加相关的社交活动。此外,也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比如去英文超市购物、看英文报纸等。
保持文化敏感性:
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这有助于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并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通过以上方法,留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克服留学后英语变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