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私下换汇:
诈骗者会在学校微信群、二手群等地方发布换汇信息,通常会以小额人民币兑换美金为诱饵,要求受害者先支付一半金额,剩余部分等收到美元后再支付。然而,受害者通常不会收到剩余的钱,且骗子会找各种理由拖延或直接删除拉黑受害者。
邮件诈骗:
诈骗者会冒充学校或奖学金机构,通过邮件发送虚假信息,如账户异常、奖学金领取、高薪实习等,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虚拟绑架诈骗:
诈骗者利用时差等因素,冒充受害者的家人或朋友,声称受害者被绑架,要求支付巨额赎金。这种诈骗手段常常通过伪造的照片或视频来增加可信度。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者通过社交账号伪装成受害者的家人或朋友,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如购买机票、支付购物尾款等。
虚假换汇广告:
诈骗者发布诱人的换汇服务广告,利用留学生急需换汇的心理,骗取钱财后消失无踪。
虚假租房诈骗:
诈骗者在租房网站或社交平台上发布低价租房信息,吸引留学生支付定金或押金,然后提供虚假房源信息。
亲友急需经济帮助:
诈骗者假冒留学生的亲友,声称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转账,诱骗受害者汇款。
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者通过展示夸大的投资收益,诱导留学生进行投资,最终骗取钱财。
银行卡丢失:
诈骗者自称丢失银行卡,要求学生借给现金,并承诺通过银行转账还款,但实际上进行的是虚假转账。
钱骡:
诈骗者将非法所得资金转入学生的银行账户,要求学生提现后转账到另一个账户,并允诺给学生佣金。
银行账户安全:
诈骗者假装银行工作人员,以账户被攻击为借口,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
学生贷款公司钓鱼诈骗:诈骗者冒充学生贷款公司,要求提供银行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为了防范这些诈骗手段,留学生应保持警惕,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换汇,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与家人或老师沟通确认。同时,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