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出国留学人数之所以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政府支持: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政府因办“洋务”的需要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
留学费用较低:
相较于欧美,日本留学费用较低,且语言障碍较小,文化接近性高,使得很多中国学生选择留学日本。
文化接近性:
日本与中国文字相近,学习语言的时间成本较低,很多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学生甚至只需掌握基础日语。
教育制度优势:
日本明治维新后,教育制度先进,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得到验证,吸引了许多中国学生。
社会需求:
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形成留学热潮。
留学回报:
早期留美的中国学生,如詹天佑、唐绍仪和梁敦彦等,回国后对清朝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政策推动:
例如,1896年清政府首次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留学,几年间人数成倍增长,1905年清政府取消科举考试后,留日学生达到高潮。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促使清末时期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