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仍有不少中国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较好: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治国理念,实现了国富民强。这吸引了许多中国爱国青年去日本留学,希望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来挽救祖国的贫弱状况。
官费学习:
当时有官费留学项目,政府资助学生去日本学习,这为许多有才华但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地理位置近:
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留学便利,交通和通讯相对发达,这使得中国学生更容易适应日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文化氛围相近:
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文化氛围相近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和吸收新知识。
政策原因:
日本在抗战时期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的,积极扶持中国各方势力及亲日势力,留学生成为他们的重要渠道。例如,伪满洲国的军队中就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这些人在日本接受培训后,被认为是“已经被消除中华民族认同的人”,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
社会上的留学潮流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创办了“保定陆军军官讲武堂”,并邀请日本教师前来任教,这些日本教师传授了实用的知识和现代化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建设。这种社会潮流也促使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
综合以上几点,尽管抗战时期中国正面临全面战争,但仍有不少学生选择去日本留学,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留学生中,有些人在学成后回国投身抗战,有些则在日本接受培训后成为伪满洲国的军官,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