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鄙视链是指在留学圈中,学生、家长和社会基于学校的声誉、排名、学术水平、入学难度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层次分明的划分。这种划分反映了人们对学术成就和职业前景的期待,也影响着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认同。
留学鄙视链的具体表现如下:
国家鄙视链
美国 > 英国 > 澳洲 > 加拿大 > 港新 > 欧洲 > 日韩 > 东南亚
美国留学生可能看不起英国的一年制“水硕”
能去英国的就绝对不要去欧洲
能去欧洲的呢,是绝对不会去土澳的
学校鄙视链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通常被视为最高档位
一些相对知名度不高的大学则被视为低档
顶尖名校如牛津、剑桥等被盲目崇拜,而某些“野鸡大学”则不被待见
学科鄙视链
商科 > 法学和医科 > 工科、理科、社科和文科
艺术类专业通常被认为是鄙视链的底端
专业鄙视链
金融 > 管理、会计、市场营销
其他专业则被视为鄙视链的靠后位置
其他鄙视链
研究生出国读书的被视为留学中最下层的
靠EB1,2,3从事专业工作并获得美国绿卡的被视为最高层次
拥有H1B工作签证的次之
没有从事专业工作但留在国外工作的也有一定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鄙视链并非固定不变,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和个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此外,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选择留学国家和学校时,应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学术背景、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鄙视链”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