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生学习外语的方法主要包括:
使用音标
清末留学生认识到学好音标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中文标注英文单词和句子来辅助学习。例如,将“school”标注为“死故”,将“tomorrow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标注为一系列中文发音。
自创学习方法
曾纪泽自创了“西洋字调音合并之法”,利用中国传统的音韵来帮助学习英语。他在学习英文单词时,会在下面用中文标注读音,如“to do”标注为“妥度”,并尝试通过标注轻声或重声来纠正发音。
利用参考资料
曾纪泽使用《圣经》、《韦氏大词典》、《赞美诗选》等参考资料来辅助学习英语。
参加夏令营和语言营
留学生被鼓励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和语言营,以克服语言障碍并提高语言能力。
正规教育体系
清末时期,如京师同文馆等教育机构开始设置外语专业,并聘用外国人教授,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进行教学。
实践与应用
留学生在国外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建议多与本地人合作完成作业,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并定期参加雅思或PTE等学术语言类考试,以提高英语水平。
这些方法反映了清末时期中国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外语,并为后来的语言学习方法提供了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