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可能存在的一些暴利行为包括:
高额收费
收取高达数万英镑的“咨询费”、语言课程费、材料翻译费等。
某些中介可能提供的服务项目根本无用,但依然收取费用。
虚假承诺
声称可以任意选择国家和学校,或者承诺免学费等,而实际上可能存在限制或前提条件。
夸大自己的政府背景或与使馆的关系,承诺高签证率。
巧立名目乱收费
利用消费者对留学申请过程不熟悉,在合同中写入有损消费者利益的霸王条款。
虚报学杂费,或者在正常收费项目之外巧立名目额外收费。
不透明费用
在境外服务费部分,中介可能事前不透明,事后说不清,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额外费用。
虚假宣传
宣称“零收费”出国,或者“不看高考成绩,直接面试,现场就有机会获取录取通知书”等,与实际服务不符。
利用家长焦虑
通过制造焦虑和紧迫感,促使家长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如谎称“保录取”或“保offer”。
使用假材料
向家长和学生提供虚假材料或承诺,以获取信任和费用。
为了避免成为这些暴利行为的受害者,建议潜在留学生及其家长:
仔细研究目标国家和学校,确保它们被教育部认可。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所有费用明细,并索要收费凭据。
不要轻信“保录取”或“保offer”等不切实际的承诺。
考虑直接向学校报名,避免通过中介,以节省费用并减少被欺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