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留学政策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宽的变化过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节约外汇:
由于战争导致的外汇紧缺,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实施了严格的留学限制政策,以节省宝贵的外汇资源。
军事和国防需要:
国民政府对留学科目进行了严格限制,重点支持军、工、理、医等国防相关的学科,以培养战时所需的高级人才。
政治和党化教育: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强化党化教育,经济上严管留学经费,专业上重视实类学科,以确保留学教育符合抗战建国的需要。
促进海外留学生归国服务:
鼓励海外留学生尽早归国,以增强国内的人才储备,支持抗战和国家的重建工作。
应对战后需求:
国民政府预计战后十年内需要大量高级人才,因此提出了留学教育的长期规划,旨在通过国内大学培养与海外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
总体来说,抗战时期的留学政策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管理上的过于严格和对海外留学生归国服务的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