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193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55年回国,为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
1947年赴美在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挽留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原子弹研究,组织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并试验成功。
华罗庚:
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1950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李四光: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取得地质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工作,1950年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成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师昌绪:
1948年赴美留学,1955年回国,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詹天佑:
1861年去美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潘锦功:
1996年在新泽西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回国,发明了发电玻璃,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
杨振宁:
2003年回国定居,2005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大力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
这些例子表明,许多出国留学的人最终选择回国,为国家的科技、工业、教育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专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