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留学生的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冒充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工作人员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留学生的联系方式后,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以有重要文件需领取、被限制出入境等理由,骗取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将其账户内的钱财转走。或冒充国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称留学生涉嫌“洗钱”“诈骗”等刑事犯罪,若不配合调查,可能会被遣返回国甚至被抓坐牢,以此为威胁,欺骗留学生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汇款。
虚拟绑架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谎称留学生涉嫌洗钱等严重犯罪,要求配合调查。随后,借安全审查为名,要求留学生转账并离开住处,制造被绑架假象。在此期间,冒用留学生的微信或手机联系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佐证,利用这些信息诱使家长误信并骗取巨额赎金。
冒充客服或中介类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留学生购票、求职、证件办理等需求假冒中介或官方机构,利用熟人关系或“使领馆指定中介”身份,要求先支付费用。后以各种支付问题、转款备注不能识别等为由,多次索要款项,诱使留学生向指定账户转账。此外,诈骗者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声称商品问题需填写个人敏感信息,盗刷受害人账户,或以账号冻结为借口,引诱受害人支付保证金,骗取资金。
换汇诈骗
诈骗分子以“优惠汇率”为诱饵或家里突发紧急状况急需换汇等为由,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站发布换汇广告,声称提供合法、优惠、便捷的换汇渠道,使用虚假的转账记录骗取钱财。当受害人向其转账后便销声匿迹。例如,诈骗分子通常会混入宿舍群、校友群中,寻找有换汇需求的留学生,并主动添加留学生为好友后进行交易,一旦留学生先行转账,诈骗分子便会携款逃跑并拉黑删除留学生。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家人、朋友的照片、昵称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一般以自己账号出现问题无法购买机票、无法支付购物尾款、有急事需要用钱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帮其支付或转账。在转账前,务必通过其他方式确认亲友的真实情况。
虚假租房诈骗
骗子在租房网站或社交平台上发布低价租房的信息,吸引留学生的关注。一旦找到潜在的租客,骗子便会要求先支付押金,并提供虚假的房源信息。提醒留学生,找房时一定要亲自查看房源,并避免缴纳任何费用之前未签署合同,尤其是以低价吸引的房子。
投资理财诈骗
骗子常常以高回报的诱惑吸引留学生的投资。借助网站或社交媒体,他们通常会展示夸大的投资收益,甚至提供一些虚假的成功案例来提高可信度。专家指出,这类投资往往存在高风险甚至骗局,建议留学生保持理智,不盲目跟风,应多了解市场动态。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针对留学生的骗局,留学生和家长应提高警惕,遇到任何涉及个人和财务信息的情况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直接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