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可能会遇到多种诈骗套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段:
冒充警察身份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联系受害者,自称是中国公安、使领馆或快递公司。
他们可能声称受害者涉及违法案件,如洗钱、走私,要求配合调查,否则将承担严重后果。
诈骗分子可能会发送伪造的“逮捕令”、“公函”或使用伪装的中国国内电话号,增加可信度。
他们可能以“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受害者保密,并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清查资金”。
虚拟绑架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信息冒充绑匪,谎称绑架了受害者的家人,并威胁受害者支付赎金。
他们可能会伪造绑架场景的录音或视频,限制受害者与外界联系,制造紧张和恐慌,迫使其迅速转账。
诈骗分子可能会利用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信息差,制造孩子或其他家人受到威胁的假象,诱导当事人拍摄“被绑架”的照片或视频,再向其他家庭成员诈骗钱财。
机票退改签骗局
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南方航空客服或其他航空公司客服,告知受害者航班出现问题,需要办理退改签,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直接转账。
虚拟换汇诈骗
诈骗分子声称可以提供换汇服务,展示伪造的好评截图、资质证明等虚假材料,引诱受害人将待换汇资金转至指定账户。
如果受害人发现没有收到转账,诈骗分子会以跨行转账延迟等理由推脱,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家人、朋友的照片、昵称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骗取受害人信任。
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帮其支付或转账,如账号出现问题、需要用钱等。
虚假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可能会伪装成中介或服务提供者,声称可以提供各种帮助,如租房、办理签证等,要求受害人支付费用后消失。
虚假奖学金和工作机会诈骗
诈骗分子可能会声称有奖学金或高薪工作机会,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以获取这些机会。
虚假换汇和私下交易
诈骗分子可能会发布低价换汇信息,吸引留学生进行私下交易,然后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或直接失踪。
防范建议
保持警惕:对于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的电话、邮件、短信等,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核实信息: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不轻信恐吓:不要因为恐吓或威胁而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
使用正规渠道:在涉及金钱交易时,尽量通过银行或正规机构进行。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通过以上措施,留学生可以有效地防范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