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在年轻时,受到军阀混战与社会离乱的影响,立志出国留学,寻求救世治国之道,并追求“理想中的革命”。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京大学,前往美国学习银行学,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像汉密尔顿那样的大政治家。在美国,他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了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知识,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和一等荣誉奖。
1920年,徐志摩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影响,决定前往英国留学,追随罗素学习。尽管最初因罗素意外未能亲自指导,他只能暂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但随后通过狄更生的推荐,徐志摩得以进入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风格。
总结来说,徐志摩之所以能去国外留学,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改变社会的志向,加上受到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前往美国和英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