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古代意义主要是指 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日本政府派遣了多次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些遣唐使在回国后,有一些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深造,这些学生就被称为“留学生”。
具体来说,在7世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到了推古天皇在位期间(593—629年)和圣德太子摄政期间(604—622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以及大批学生和僧人,主动学习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回去之后,将那些学生留下来继续学习,所以称之为留学生,这就是留学生的由来。
这些留学生不仅在中国学习了中国文化,还带回了中国的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知识,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入唐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回国后受到了重用,推动了日本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留学生在古代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学术水平的提升,更在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