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套磁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策略和目标:
早期套磁
申请前的联系:
主要联系对象包括在该校学习的朋友、校友、研究生院秘书等。
询问学校和专业招生情况、学生组成、录取与奖学金发放比例等。
了解该院系的研究方向和可用资源。
与教授联系:
在了解自己所要申请的项目和研究方向后,与相关教授联系。
从教授的研究方向谈起,提出自己的问题,讲述自己的认识和兴趣。
中期套磁
申请材料寄出前后:
在教授收到申请材料后或在路上时(大约9~10月份),与教授谈论学术问题。
及时看到全部材料后,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和对专业的热情。
后期套磁
拿到AD(Admission)之后:
凭借自己的相关背景积极争取奖学金。
持续与教授保持沟通,增加存在感。
套磁的方式
邮件套磁:
传统的联系方式,通过邮件与教授联系。
邮件内容应包括题目、简历、联络目的、大学期间学过的科目、做过的项目、契机、志望理由、重述诉求等。
邮件标题要简洁清晰,内容干练,逻辑清晰,避免模板化内容。
电话套磁:
直接与教授沟通,可以通过语气和态度获取信息。
电话沟通比较直接,但可能稍显突兀,需要提前准备好话题。
套磁的技巧
展示专业性:
在套磁过程中,申请人要展示自己的专业性、专业能力及对专业的热情。
提出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展示自己对教授研究的理解和兴趣。
持续沟通:
得到正面回复后,要持续与教授保持沟通,增加存在感。
往往需要多个回合的沟通,甚至维系半年以上。
注意礼貌:
无论邮件还是电话,都要注意礼貌用语,避免过于唐突。
保持专业和友好的态度,增加教授对你的好感。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教授:
筛选出多位心仪的教授,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避免海发邮件,选择合适的教授进行针对性沟通。
避免错误:
套磁信中不要写错学校名字,否则可能直接被排除。
不要过于具体地描述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免被误解。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留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套磁,提高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