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一词通常指的是 在海外教育机构顺利完成其高等教育学习阶段,成功获取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经历了跨文化交流的洗礼,丰富了个人视野和人生经历。当他们最终获得学位证书,标志着学生生涯的圆满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了所谓的“应届生”——一个即将踏入社会,面对就业市场或进一步深造挑战的崭新身份。
具体到留学回国人员的“应届生”身份认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有明确规定:
不分应届和往届:
留学回国人员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往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
社保缴纳情况:
用人单位主要看留学生毕业两年内有没有参加过工作,有没有缴纳过职工社保(城乡居民医疗或养老保险除外)。如果没有,即拥有应届生身份。对于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几年再出去留学的学生,只要满足两年内未缴纳过职工社保的条件,也仍然可以被认定为应届生。
毕业时间或学位认定时间:
用人单位也会根据国外院校的毕业时间和回国后取得学位认证的时间来界定留学生的应届生身份。
因此,留学回国人员是否为应届生,最终由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界定。建议留学生在回国后尽快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自己的身份认定情况,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