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说话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语用模式及特点
在主题介绍等活动中,留学生的话语以阻碍修正结构为主,自我修正频繁。
叹词使用频率高,功能丰富,涉及主讲学生、听讲学生和教师三方。
反馈和话语转换较为常见,打断现象较少。
问句和答句类型多样,功能各异。
文化背景的影响
留学生的话语往往反映其所在国家的文化特点,例如:
美国留学生可能说话大声,直率。
日本留学生通常礼貌,内敛,少言寡语。
德国留学生勤奋严谨,喜欢抱团。
中东学生可能表现出懒散和不靠谱的特点。
印度学生时间观念差,但非常健谈。
语言习得的阶段性特征
在学习初期,留学生的话语特征可能包括意义大于形式、简化、明显的话语监控与修正痕迹、使用套语、句法混乱和话码混合。
日常用语习惯
有些留学生可能会逐渐适应并采用一些当地的生活习惯用语,例如对超市食物的接受度提高,穿衣风格的变化等。
他们可能会学到一些当地的问候语和表达方式,如“You alright?”(英国),“Cheers!”(英国,意为干杯或感谢),“Fair enough”(英国,意为同意或明白)。
建议
了解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话语特点和习惯,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促进语言实践:鼓励留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注重反馈:教师应给予留学生充分的反馈,帮助他们识别并改正话语中的问题,促进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