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以后,中国知识青年赴法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勤工俭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曾向中国大量招募华工。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在巴黎组织了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这一运动促使许多中国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法留学,既学习科学技术,又了解西方社会。
科学和思想开放:
在科学与思想开放的追寻下,法国成为了青年们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许多青年希望通过留学法国,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费用低廉:
民国时期,大量中国留学生选择去法国留学,而不是英美,主要原因是法国低廉的留学费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21年赴法留学的人中,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名人士。他们选择赴法留学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希望通过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寻求救国真理:
上世纪初,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占、刮分严重,国家几近灭亡。大批爱国青年寻求救国求存的真理,出国留学。当时法国是欧卅的中心、世界的多元文化中心,反封建中心,因此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赴法留学。
个人经历和思潮影响:
例如,李石曾早年留学法国,深受其影响,并大力资助有志之士赴法求学。他成立了多个留法组织,为青年学子们的留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一战以后中国知识青年赴法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勤工俭学、科学和思想开放、费用低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寻求救国真理以及个人经历和思潮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