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在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回国投身革命,并迅速掌握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山西都督、督军、省长等,并在政治立场上表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时而支持孙中山,时而向袁世凯示好,以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
阎锡山重视教育,并创办学校,如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以培养人才。在治理山西期间,他大力发展实业,建设现代工业,特别是煤炭和钢铁产业,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的态度摇摆不定,最初表现出反共倾向,后来又联共抗日,并最终与日方签订了协议。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阎锡山携带黄金逃往台湾,试图在那里东山再起,但最终未能如愿。
阎锡山的统治对山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政治立场多变,但他的治理能力确实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