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了清国留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当时中国留学生的现状,并借此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以下是具体的原因和目的:
反映现实:
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鲁迅揭示了他们在日本追求个人名利,同时忠于腐朽的清王朝的矛盾行为。这些留学生既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又想保持对清朝的忠诚,只好通过盘起辫子这种看似时髦实则封建的行为来平衡两者。
表达厌恶:
鲁迅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嘲讽,表达了他对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思想的厌恶之情。
对比衬托:
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同时,鲁迅也描绘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和对弱国的无私帮助,通过对比,突出了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和品质。
表达爱国思想:
鲁迅留学日本原本是为了学习医学,以救死扶伤,但在看到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后,他逐渐认识到医学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
情感铺垫:
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也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并最终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之一。这些描写为后文作者与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揭露他们的丑态,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对清政府的厌恶以及对民族自尊心的维护。同时,通过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鲁迅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决心,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