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的来历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928年的《中华教育词典》解释说:“对预科而言。
学校内学级编制,于预科之上,冠以本科,以便修毕预科学业者,进研专科学问,如师范本科,大学本科之类是。”[1]该解释是基于当时高等教育的情况,反映了该词较早的含义。如1903年的《奏定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规定“中等实业学堂之学科,分为豫科、本科。”[2]并对其预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和内容做了规定。在1903年的《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规定高等实业学堂分“豫科和本科”;[3]1906年6月《学部订定优级师范选科简章》中第三节有“……令先入豫科,然后再入本科”[4]的规定,19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第二章标题为“豫科及本科”。1912年10月的《专门学校令》中第七条规定“专门学校学生入学之资格,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历者。”第八条规定“专门学校得设预科及研究科。”1912年10月《大学令》中第九条规定“大学预科生修业期满、试验及格,授以毕业证书,升入本科。”[5]并规定“大学设预科,其学生入学资格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历者。大学各科学生入学资格,须在预科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历者。”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本科”一词是相对于“预科”而言的,并没有现在相对于“专科”含义。而当时各种高等一点的学校都设有预科,是当时中小学教育不发达所致;预科修业合格之后升入本科。大学“本科”自然也是相对于大学“预科”而言,而并非相对于“专门学校”或相对于“通儒院”、“大学院”而言。“本科”英文为“undergraduate”,而该词意为“还未拿到学士学位或类似学位的大学生”(第二种意思为还未拿到文凭的高中生),所以《教育学名词》把它译为“大学本科生”。什么是本科?学校内学级编制,于预科之上,冠以本科,以便修毕预科学业者,进研专科学问,如师范本科,大学本科之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