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优化和调整本科专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撤销已停招多年的专业
这种调整对学生几乎没有影响,因为该专业已经没有就读学生。
在还有在读学生时,宣布某一专业停招或撤销
学校保证停招或撤销专业不影响在读学生的利益,但学生们可能会担心停招会影响师资建设及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对原有本科专业进行更名、调整而变为新专业
由于师资不变,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在读学生的顾虑比较小。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支持高校面向关键领域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布局相关专业,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推动专业优化升级
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急需紧缺专业
引导高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全面评估现有专业
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明确专业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科学论证提出专业调整优化方案。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科学论证,全面评估
确保调整后的专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
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确保在读学生的利益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