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象专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科学基础课程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基本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大气探测学:学习如何利用各种探测手段获取大气中的信息,包括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天气学原理:研究天气现象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天气系统、气候系统等。
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
应用气象学:将气象学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气象服务方法:学习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满足公众和企业的需求。
生物气象学:研究生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气象经济学:探讨气象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大气污染概论:介绍大气污染的形成、影响和防治措施。
遥感技术及应用:学习遥感技术在气象观测和数据获取中的应用。
实践性课程
气象预报和天气预报实习:通过实践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能。
生物气象观测:学习如何观测和研究生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GIS与遥感数据处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气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专业实验
大气探测实验:通过实验掌握大气探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天气预报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天气预报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
应用气象学实验:学习如何将气象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农业气象学实验:通过实验掌握农业气象观测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专业方向
综合气象服务:培养具备综合气象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农业气象:专注于农业领域的气象观测、分析和应用。
这些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掌握气象学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够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