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专业认证标准。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各方面要素要求(人才类型、专业领域、职业特征、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职业成就)进行准确的概述。
描述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通常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毕业要求为12条,内容应覆盖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规定的12条要求,具体内容可参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知识结构
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
综合应用知识要求。
能力结构
社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等)。
专业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等)。
素质结构
基本素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专业素质(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环境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
职业资格要求
选择层次适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列出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素养。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制与学位
明确基本学制和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课程体系与学分学时分布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四个模块组成。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学生知识结构全面且符合学术规范。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本科专业毕业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专业领域的需求。具体方案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校定位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