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管理规定

左岸教育 · 2024-12-25 04:09:12

大学本科专业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目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本科专业设置与管理。

原则:立德树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人才。

设置条件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

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审批程序

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审批制度,专业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学院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1个,学校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5个。

在学校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后30%的学院,原则上不能申请新设置本科专业。

组织与管理

学校建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管、评、办协调的专业管理体制。

教务处是学校本科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规划、检查、督导、提出新增设或调整专业的建议、组织新专业申报工作等。

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学校的专业评估、专业认证。

学院是专业办学主体,负责制定本院的专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专业设置

学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设置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量适当精减。

增设本科新专业主要两种情况:一是优化学院内部专业设置,申请新增一个专业的同时停招一个现有专业,招生计划数来源于停招专业计划数。

评估与认证

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促进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

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由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负责组织。

转专业管理

学生转专业需遵循“自由转出,审核转入”的原则,需符合一定条件,如成绩排名、专业特长等。

各专业每年接受转专业的人数根据专业教学资源和相关条件确定,可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该专业当年招生人数的10%。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确保本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