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本科专业经历了大规模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战略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专业撤销与增设
2024年,多所高校宣布拟撤销一些本科专业布点,如四川大学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等31个专业,兰州大学拟撤销药物制剂、中药学、教育学等3个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拟撤销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
同时,教育部新增了1673个本科专业布点,并撤销了1670个本科专业布点,以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新专业的兴起
新增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技术以及经济学等。
2024年还新增了24种本科专业,包括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中国古典学、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
专业调整与优化
调整的专业多为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或市场需求逐渐减少的专业,特别是一些传统文科类和过时的学科。
通过专业调整,高校教育体系的优化得以实现,旨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适应性强的人才。
区域布局与学科门类
专业增设和调整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其中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占比39%。
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占比53.17%。
特色专业与学院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了中国古典学本科专业,这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生物育种科学本科专业,服务于国家重大涉农战略。
香港大学新成立了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和人工智能素养。
这些调整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回应社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专业的撤销和新专业的增设,高校正努力优化其专业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