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生的部队分配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成绩与排名
学习军事相关技术类专业的学员,毕业时成绩由高到低进行选择,成绩最好的最先选择,依次类推。
学习军队指挥类专业的学员,除了成绩,还会结合家庭住址进行分配,一般不会回到当地服役,而是会距离家有一定的距离。
综合素质评定
学员在校期间进行全期综合素质评定,包括“德、智、军、管、创”各方面,进行量化加权评定。
综合评定结果作为确定分配工作单位的基本依据,学员根据综合评定排名顺序,在分配单位范围内依次提出个人分配志愿。
专业与岗位需求
分配时考虑所学专业与部队紧缺的工作岗位,由军委政治工作部进行统筹后下达分配计划。
指挥类学员毕业时面向全军各个军种分配,具体分配方向根据军种所属的军校而定。
个人意愿与组织需要
学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分配去向,但也要考虑到组织的需要。
有些情况下,如原单位撤并或合并,由干部部门进行统筹后解决,原则上根据军种和专业进行分配计划调配。
选岗流程
军校指挥类学员在毕业时会有一个选岗的流程,根据四年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按照得分高低进行选岗。
选岗时提供分配岗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岗位名称、服役地点、是否艰苦等,学员选择好了去向以后,统一当基层部队当排长。
政策制度与公示
分配政策制度、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分配计划方案等进行全程公开公示,确保分配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建议
提前规划:学员在报考军校和选择专业时,可以提前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和部队需求,以便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注重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应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军事训练、学科竞赛、立功受奖等方面的表现,这将有助于在分配时获得更好的岗位。
了解政策:及时关注军队分配政策和制度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分配信息和流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本科毕业生在部队分配时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