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如下:
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
教育部每年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本科招生专业按照更新公布的《专业目录》执行。
本科专业类的设置与调整机制
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域发展急需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
增设、更名专业类,或调整专业类下设专业,原则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审议。
动态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特设专业
对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特设专业,教育部将动态调整其设置,以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
高校申请增设专业(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原则上应列入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
加强对增设专业的论证和公示
对于新增设的专业,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公示,确保其设置符合教育质量和市场需求。
规范学位授予门类和修业年限调整
教育部将对学位授予门类和修业年限的调整进行规范,以确保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规范专业名称调整
对于专业名称的调整,教育部将制定相关规范,以确保专业名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规范专业撤销工作
对于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
规范拟新建本科高校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专业设置工作
对于拟新建本科高校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其专业设置工作将受到教育部的规范和指导。
规范合作办学专业备案和审批
对于合作办学专业的备案和审批,教育部将制定相关流程和规范,以确保合作的合法性和教育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教育部旨在优化本科专业设置,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