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的本科专业包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供给量为14.47万人,实际需求量为13.17万人,供需差距达到1.3万人。
法学专业:
市场供需差距达到1.06万人。
英语专业:
供需差距为1.04万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供需量达到0.74万人。
工商管理:
知识面广泛但实际技能有限,导致就业困难。
市场营销:
虽然曾经热门,但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多从事销售相关工作。
会计学:
虽然属于应用型专业,但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
应用物理学专业:
就业面窄,市场需求少,多继续考研或从事研究工作。
化学专业:
市场需求少,企业招聘要求高,多从事化学老师或考研。
历史学专业:
虽然招生人数不多,但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困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毕业生总体供过于求,多从事教育工作或考公务员。
生物工程专业:
就业率低,失业率高达18%。
应用心理学专业:
实际应用场景少,就业难度大。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实用性有限,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需求接近于零,就业竞争激烈。
电子商务专业:
市场逐渐饱和,就业机会减少。
传媒学专业:
行业变化快,竞争激烈。
教育学专业:
教师供过于求,就业压力大。
土木工程专业:
随着房地产降温,就业空间被压缩。
绘画、音乐表演与美术等艺术类专业:
对天赋和才华要求高,专业对口就业难度大。
这些专业的供过于求现象,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自身兴趣,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