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经历了 一系列新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撤销与新增
多所高校宣布拟撤销一些本科专业布点,如四川大学拟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广播电视学等31个本科专业布点。
同时,教育部每年更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需按照新公布的《专业目录》执行。
新兴技术催生了大量新专业,例如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的新专业,以及深度交叉融合专业的转型升级。
专业调整与优化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计划到2025年,对高校专业的调整比例达到20%左右。
调整方向包括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强化基础学科,建设特色学院等。
服务国家战略,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儿科学、生物育种科学、古文字学等新专业。
特色专业与学院建设
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以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
例如,香港大学成立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新增了应用人工智能、金融技术、精算学、统计决策科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五个本科专业。
专业目录的更新
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62个。
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应对技术与市场变化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等推动了新专业的增设,例如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传统艺术类专业面临挑战,一些专业如动漫设计、美术设计、写作等感受到压力。
落后产能行业的专业如市场营销、城乡规划等被清理。
这些变化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旨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