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和“一流本科专业”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双一流
“双一流”是指我国继“985”和“211”工程之后推出的另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其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中的“双”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7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并评定出了首批具备双一流建设大学资格的137所院校。
一流本科专业
“一流本科专业”是指教育部以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所推出的一项新计划,称为“双万计划”。
该计划旨在规划在2019—2021年这三年时间内建设一万个左右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万个左右的省级本科专业。
一个专业不能同时被评定为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如果同时入选,则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公布。
区别与联系
区别:
“双一流”侧重于整体高校和学科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和学科。
“一流本科专业”侧重于具体本科专业,旨在提升本科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
联系:
大多数双一流大学都拥有一流本科专业,但拥有一流本科专业的院校并不一定为双一流院校。
部分非双一流院校也可能拥有一流本科专业。
示例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深圳大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物理学等1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22年新增1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浙江工业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俗,共有20个学科上榜,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为A-,2024年考研热度相对不高,部分专业需要调剂。
燕山大学:河北省排名第一的高校,机械、材料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整体实力较强。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唯一双一流高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综上所述,“双一流”和“一流本科专业”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双一流大学通常拥有较多的一流本科专业,但并非所有一流本科专业都来自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