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
考公考编没有岗位,毕业即失业。尽管旅游行业蓬勃发展,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足够的岗位需求。
工商管理:
专业壁垒薄弱,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工商管理作为一个宽泛的学科,被批评为“万金油”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明确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听起来高大上,实则多转销售岗位。这个专业虽然听起来非常国际化,但实际上很多毕业生最终都转入了销售领域,销售岗位虽然门槛较低,但竞争激烈,对于追求专业对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医学影像技术:
出来当技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能从事技师类的工作,与医生的职业道路相去甚远,对于期望成为医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英语:
没有专业壁垒,找不到工作。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为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或辅修达到相同的英语水平,这使得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明显的优势。
环境工程:
四大天坑之一,博士学历也难逃困境,知识杂而不精。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即使拥有高学历,也面临着知识结构不精、难以找到对口工作的问题。
法学:
学习内容繁重,需要熟记各种复杂的案例分析、解决方法,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很高。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法律行业的岗位有限,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且深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求都很高。然而,国内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研发投入相对滞后,导致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心理学:
学习内容抽象且深奥,需要较强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面临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的问题。
音乐表演或戏剧表演:
就业率低,有背景的会去一些剧团或者学校工作,没背景的要么就是当私教老师,要么追求明星梦。
市场营销:
课程内容空洞无物,虽然岗位需求量大,但流动量也大,竞争激烈,且很多岗位对经验要求高。
汉语言文学:
虽然“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做不精”,导致供过于求,竞争十分激烈,除非学生本身很喜欢这个专业,否则一毕业就得转行。
信息资源管理:
专业内容泛泛,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业前景一般。
材料化学:
本科阶段学的泛而不精,外人看起来高深,实则工作应用不大,普通本科毕业就业基本没啥希望,大部分选择考研。
电子商务:
虽然看似专业性强,但就业性非常差,主要原因在于电商已经进入饱和阶段,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多为客服或基础相关工作,就业质量低。
这些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建议提前了解行业前景和就业形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考虑继续深造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