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本科专业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符合学校发展规划
-本科专业设置应符合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规划,并有人才需求论证报告。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0人,特殊专业如艺术类专业执行具体规定。
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需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包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
学校应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一般应有已设相关专业为依托。
办学基本条件
学校应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专业设置总量控制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数内,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
分类属性设置专业
高等学校原则上按其分类属性设置专业,以形成优势和特色,根据需要与可能也可适量设置学校分类属性以外的专业。
专业预备案
各学院可以主动提出专业增设或专业调整,增设新专业应符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2025拟申请增设的专业,需要按要求进行预申报。
动态调整专业
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调整一般由专业类教指委提出、专业设置教指委审议。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支持高校面向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推动专业优化升级
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需要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同时,高校还应注重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