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专业或院校可能会对本科背景有所偏好或歧视。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歧视本科专业的情况:
跨考生:
部分院校热门专业会对跨考生进行单独加试,或在面试前加试相关课程,如法律(非法学)专业的刑诉法、民诉法或票据法。
生物科学类专业:
生物、化学、环境等专业被认为是考研的“黑榜”专业,这些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较为深入,但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有限。
文学类专业:
虽然文学类专业适合从事文学研究或教育行业,但如果希望从事写作或新闻媒体等行业,实际经验和作品更为重要。
社会科学类专业:
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这些专业的本科学习已经较为深入,研究生阶段更注重学术研究,对职业发展帮助有限。
语言类专业:
对于想要从事翻译或外语教学等行业的人来说,考研是一个选择,但如果希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或跨文化交流,实际的语言能力和经验更为重要。
艺术类专业:
艺术类专业注重天赋和实践,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或文化传媒等行业的人来说,实际创作能力和经验更为重要。
哲学类专业:
哲学类专业通常被认为是较为抽象和理论性的学科,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可能有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虽然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歧视,尤其是在一些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中。
新闻专业:
新闻专业在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歧视,尤其是在一些对实际新闻操作经验要求较高的领域。
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在考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歧视,尤其是在一些对实际市场操作经验要求较高的领域。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在考研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歧视。
此外,有些学校和专业在复试和调剂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本科双非或二本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歧视的情况,为的是留下一定的名额录取211或985的调剂生。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院校并没有歧视本科出身,可能存在歧视的院校占比绝对不到10%。为了不让努力白费,建议考研学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相关政策和复试要求,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歧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