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旨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和具体案例:
教育部的总体指导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支持关键领域
通知明确支持高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省级统筹指导
加强省级统筹指导,确保专业设置调整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具体高校的调整案例
衡阳师范学院: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停招、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推动已有专业内涵重塑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支撑国家急需、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新兴学科专业。
香港大学:对本科专业进行了大幅调整,包括新成立两个学院(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和创新学院),增设多个专业,以及对部分现有课程的调整或取消,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专业设置调整方式
专业设置调整优化采取增设、停招撤销、内涵重塑等方式,在学校的统筹推动下,以学院和专业为主体开展论证调研,分批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国家级新专业的增设
教育部在2024年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的增设、撤销和调整,其中包括24种新专业首次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国控专业的调整
教育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专业布局情况,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勘察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通过这些调整,各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