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建设管理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工作,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坚持规模适当、内涵提升、结构优化原则。
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专业设置
新设置本科专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发展定位与发展规划,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如社会需求、培养方案、师资情况、教学设施等。
对有特定情况的专业(如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进行限制设置。
学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设置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量适当精减。
专业建设与管理
专业建设及管理工作是考核各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促进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
专业建设要突出重点,对于办学特色鲜明、教学基础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要进行重点建设。
专业建设的实施
专业建设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规划,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
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包括教学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鼓励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品牌与特色专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本科专业建设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