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撤销停招多年的专业:
对于已经停招多年的专业,高校会进行撤销,由于这些专业已经没有就读学生,因此对学生没有影响。
停招或撤销在读学生时的专业:
在还有在读学生的情况下,如果宣布某一专业停招或撤销,虽然学校保证不会影响在读学生的利益,但学生可能会担心这会影响师资建设和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更名或调整现有专业:
对原有本科专业进行更名或调整,变为新专业,由于师资不变,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因此在读学生的顾虑较小。
系统分析与评估专业:
通过对全部专业的系统分析与评估,暂停一些本科专业的招生,以优化专业结构。
制定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建立专业校内评估、预警与淘汰制度,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常态化机制,促进专业结构、资源配置和专业规模的“三重优化”。
新专业申报工作:
采取校、院两级论证方式,学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其他高校及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明确专业负责人,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开展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调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增设可行性报告。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支持高校面向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推动专业优化升级:
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省级统筹指导: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引导高校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并做好增设专业形式审核工作,对不符合工作要求的高校及时提出反馈意见。
强化交叉融合:
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增设智能建造、金融科技等专业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撤销停招低质专业: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对就业率低的专业提出预警,停招撤销一些本科专业。
重塑升级传统专业:
通过全课程质量评价和全要素评价,推动传统专业重塑升级,实施“创B增C”计划。
锻强提质优势专业:
建设一流专业,强化项目组织实施,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育人载体:
高质量建设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改革。
这些做法旨在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