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本科专业知识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肺复苏(CPR)
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用于在心搏骤停时维持受害者的生命体征。
需要掌握正确的按压频率(每分钟100至120次)和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至少1/3胸部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比例(30∶2)。
止血
控制出血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减少血液流失,防止休克。
直接压迫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使用干净的布料或敷料直接按压伤口。
对于严重的四肢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带,但需注意使用时间和松紧度,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创伤处理
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包扎和固定骨折。
清洁伤口时,使用清水和温和的肥皂,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液体。
包扎时,确保敷料覆盖伤口,但不要包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呼吸道管理
确保呼吸道畅通和提供氧气。
如果有人窒息,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清除气道异物。
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氧气供应。
中毒处理
识别中毒物质、了解中毒症状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常见的中毒物质包括药物、化学品、植物和动物毒素。
处理中毒时,应保持中毒者清醒,避免进一步摄入毒物,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如催吐、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等。
意外伤害的急救
包括外伤事故(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和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急救处理。
中毒事件(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急救措施。
急救概述与重要性
急救定义及意义,即在突发状况下对伤病员进行紧急的初步救治,以挽救生命、减轻痛苦、防止病情恶化或促进恢复。
急救的意义在于为伤病员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现场初步评估与处理
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基本生命支持技能
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固定等技能。
掌握正确的急救操作程序,确保施救过程中不会对自己造成危险。
常见急危重症处理措施
包括对各种急危重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等)的识别、评估和处理。
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
特殊情况下急救技巧
包括在特殊环境(如火灾、地震等)下的急救技巧。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了解常见急危重症的分类和现场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措施。
急救护理的组织与协调
包括现场急救的组织、协调和转送过程。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急救网络的建设。
这些知识不仅涵盖了急救护理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急救护理的概述、重要性、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措施以及特殊环境下的急救技巧。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提供急救护理服务,挽救生命并减轻伤病员的痛苦。